1916年9月,上海文学报刊编辑部。本文搜:晋江文学城 jinjiangwxc.com 免费阅读
堆放有序的桌面上每一张都放着许多文稿,华老生牌老吊扇发出吱呀声响。
主笔张孔言和副主编南玄谨低头一张张翻动稿件。
“上海青年己经发函了,现在青年杂志改名叫新青年,这群人对新文化倒是秉持和魏见星一样的理念。”
“唉,现在时局太乱,五月,西川和湖南又相继独立了,己经八个省独立,乱成一锅粥了。”
编辑部讨论的声音很多,唯独魏见星没有参与进去,她忙的很,因为现在她负责报刊新版面。
收拾了资料,现在要准备青年新文化板块,文人实践板块。
新文章必须调研。
魏见星的执行力很强,主编李双峻和嬴政刘彻都被带上,这次是前往闸北码头的棚户区。
从法租界新界到棚户区有一段距离。
抵达的魏见星为两个孩子擦干汗水,抬眼望着。
蕃瓜弄的瓦房高矮不一,层层叠叠,密集的像是一只大手强行挤在一起,弄堂仅能走过一个人,狭窄的让人呼吸不畅。
这里倒也不是全都住着码头工人,许多工人为了便宜也住在这里,但其中也有许多沾染的煤渣,路面的淤泥都泛着黑色。
魏见星执行力很强,抵达之后马不停蹄开始挨家挨户的进行调研。
住在这里的大多操着外地口音,挑煤工人甚至不怎么穿上衣,裤脚卷起来,露出带着厚重老茧和伤痕的脚踝,站在漏水的破瓦房里就着井水吃窝头,缺口的碗边带着锐利,水也浑浊。
魏见星现在正看着一名枯瘦的中年汉子,中年人即便沉默,眉头的抬头纹也像是在说着苦难。
“俺叫孙贵。”
手里的香烟被小心翼翼收好,孙贵低着头,没敢看这些穿着好衣服的读书人。
“未来?未来俺不知道,俺就想继续上工。”
“可他们说俺脚坏了,把俺辞了,俺想不行就去挑煤,就怕......他们也不要俺......”
魏见星没有任何嫌弃,盯着他脚部接近扭曲的踝骨,声音依旧温和。
“你的脚是怎么坏的?”
“俺在面粉厂搬货,被机器压着了,当时想着省钱,也就没去看,后来就坏了。”
中年汉子声音闷闷的,提到这件事,差点哭出来。
“跟我走,我帮你。”
魏见星眼睛明亮,一点点仔细询问年龄,事情经过,最终全都记录,得到资料。
离开蕃瓜弄的时候,纸张上赫然己经写好了标题。
【棚户工人律师——文人实践方向之二】
她收集证据,整理资料,开始带着孙贵前往县署审判厅。
广源机制面粉厂代表张志听到有工人要打官司,要赔偿,气的笑出声来。
现在站在县署审判厅的,赫然是广源机制面粉厂请来的有名律师,留学海归来的胡全恒。
官司开始的很粗糙,孙贵有些畏惧,没敢抬头,只是紧紧抓着自己的衣服哆嗦着,但又夹杂一丝期待。
魏见星是唯一站在他面前的人。
穿着旗袍的女人站的很首,无畏陈述。
“1916年3月底,广源机制面粉厂搬运工孙贵在搬运过程中遭遇机械重压,导致脚踝骨裂,因广源机制面粉厂不予医疗保障赔付,导致残疾,后该厂选择辞退......我方认为,应当给予孙贵确切医疗赔付,并建立完整工厂安全保障体系。”
胡全恒的确很懂法,在这段陈述中有理有据。
不出意外,庭审败诉。
离开审判厅的时候,孙贵一瘸一拐,太阳下影子拖得老长,慢慢挪着脚,连腰也佝偻下来了。
“谢谢了,魏访员。”
声音有些嘶哑,像是沉入水底的窒息。
胡全恒和面粉厂代表张志戏谑瞟了一眼魏见星,甚至懒得开口,扬长而去。
但魏见星什么也没说,默默返回上海文学报编辑部,开始提笔。
赫然在完善文人实践方向!
上海文学报最新一期印发,为孙贵打官司六个字开始流传在上海的街头巷尾。
上海国际学校的学生们最初只是三三两两,之后逐渐汇聚了两百多人。
后面还有许多黄包车夫,纺织厂女工,闸北码头的挑煤工人,甚至悟空传的读者。
不知道谁攥着拳头高喊了一句。
“孙贵案不公道,开庭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