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也抬眼盯着院落最前面的魏见星。
但这次他忽然觉得不仅仅是那位短发母亲在发光。
他身边这些或穿着长袍,或着一身西装的读书人,似乎都在发光。
这群人真的开始有点影响力量了。
刘彻拍拍手上残留的渣滓,心底隐约生出一点期待。
尽管他依旧认为这个世道烂的没救。
但这群人很有意思。
这一刻,新青年陈主编彼时举起右手,声音亢奋而坚韧。
“为新文化运动努力!”
黎辛农扶着眼镜,这种许多人志同道合,齐心协力向同一个目标前行的感觉,己经许久没有过了。
“为民众打开思想之枷锁,普及民主与科学!”
上海文化报主编李双峻,南玄谨,张孔言几人对视,睽违己久的热血上涌,似乎重回少年。
“唤起民众觉醒,反对帝制欺压!”
这一刻,在无人注意的渔阳里巷弄。
一群文人缓缓举起右手,阳光下站得笔首,发誓要为新文化前进到底!
新青年报更改的事开始告一段落,陈主编也谈到现在的文学教育界形势。
“那位二十五岁高中翰林编修,如今要接任北大校长了。”
“如今北平正值思想狂潮热涨之际,接下来我打算在上海联合大家新文化一战之后,千瓦给北大,寻找真正给民众思想洗筋伐髓的道路。”
陈主编眼睛格外明亮,第一个看向人群中的魏见星。
“辛丑,你的思想很适合,或者到时候可以跟新青年一起北平北大学院看看。”
“那里大概有适合你的道路。”
魏见星默默思索,思绪澎湃亢奋。
北平。
那位说过学医不能救国的先生在,尝试做白话诗,提出新文学之要点,不用典的留学先生也在,《晨钟报》总编辑,面对袁大头割让山东,写下《留日学生总会告全国父老书》的先生也在......
那里是真正的文学核心之地,也是如今大国真正的最高学术殿堂,文学,算学,物理化学最顶尖的学者都汇聚一堂。
从里面出来的文人,未来会是各地核心思想所在,将会辐射影响全国。
彼时她抬头看向陈主编,平静点头。
“好。”
“接下来上海新文化之战后,我会和新青年报,一起去北大!”
老吊扇发出吱呀声响,魏见星和陈主编,还有一众文人笑吟吟看着窗外。
天朗气清!
“若旧文化编织的枷锁,需要骸骨才能撕裂,那便自我起始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