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快门时,朝气蓬勃的一幕己落入光影定格。
康有为靠在椅子上,听着如潮掌声,依旧冷着脸。
这世道从不是呼吁几声就能掌控的。
新文化那群人,向来只有这蛊惑人心的手段。
然而文章读完,一切才刚刚开始。
魏见星于看台上对着这些文人,也对着民众鞠了一躬,才再度开口。
“文章己经读完,那么接下来,我们来谈谈对新文化的理念之争。”
“我们讲文化,那么无论新旧,都必有由来。”
“大国的文化从何而来,胡氏先生也讲过,不是西洋舶来品,也不是凭空出现,而是从传统的儒家文化一路绵延而来。”
“实际上,胡氏先生就不反对儒家修身养性的文章,诸如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对吗?”
“而康先生字广厦,广厦出自哪里?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,这也是儒家忧国忧民的典范,事实上,康先生并未辜负忧国忧民的儒家宗旨。”
“就连新文化,也只是为全民开智用和等方式更为合适的理念之争,也藏着为生民立命的儒家道理。”
一番话出口,让康有为颇为受用,马秉言冷笑几声,嘟囔着。
“到底是服了软。”
辜鸿铭傲然看着,难得赞同点头。
黄侃最初对魏见星的感观并不好,眼下也带了几分笑意。
反倒是迅哥,陈度修面面相觑,皱起眉头。
胡氏更是心底咯噔一下,看着魏见星的眼神逐渐变了。
几名记者兴奋起来,连连按下快门,心底猜测。
鼓吹儒家文化,魏见星这是要临阵倒戈?
还是说这是新文化的颤抖,退缩求和?
只是下一刻,魏见星话锋一转,让康有为脸上傲气化作疑惑。
“既然提到忧国忧民,那我们就来讲一讲国民。”
“大家都知道,我的文章,注重调研,接下来,请允许我实际调研现场。”
她招手时,刘老太带着栓子,佃农马西等人颤巍巍走上讲台。
此刻魏见星声音柔和,摸着栓子的脑袋。
“能告诉我,你们是怎么出现在北平的。”
魏见星的眼睛很亮,每当看着她的时候,栓子就觉得没那么慌张了,声音也没那么哆嗦。
他不敢看那些大人物,怯生生低着头。
“我们一家最初住在索伦,之前那里发生了一场大火,家烧没了,父亲死了。”
“我就和奶奶,母亲,还有乡亲们各自逃难了。”
“奶奶是走过来的路上瘸腿的,她年纪大了,走久了就会这样。”
“母亲死了,饿死的。”
“有时候运气好,隔三岔五能要到饭,有时候要不到饭,但也能在路边捡到一些死人的衣服......”
刘彻呆住,听着栓子平静说出母亲饿死时,莫名觉得喘不过气。
这世道......这世道!
他只看着魏见星。
你到底要做什么啊!
越来越多的流民,佃农开始上前接受调研。
脏兮兮的,说话时都不敢看台下光鲜亮丽的文人。
徐树争哂笑看着这荒诞滑稽的一幕。
“在大学校园搞她的调研,一群乞丐难道就懂什么新文化了?”
康有为更是连话都没说一句,高高在上的审视着眼前这群人。
呵。
这算什么?
服软之后,搏他们同情?
以为这样他们就能接受什么新文化?
闹剧。
首到魏见星拿着一叠调研报告起身,回到讲台前,才又向台下深深鞠躬。
“感谢诸位耐心等待,也谢谢参与调研的乡亲们。”
她似乎完全没在意康有为几人讥弄的目光,大方坦然的继续开口。
“其实传统文化的确有很多精粹值得学习。”
“孟子说,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”
“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蕺山集市见卖竹扇的老妇扇面无字难卖,便题字“王右军”售之,帮其脱贫。”
“北宋范仲淹任杭州知州,吴中饥荒。他亲自主导兴修水利、鼓励竞渡,公私工程创造了许多做工机会,救济了数万饥民。”
“南朝梁严植之遇见病倒的村民,不仅为其治病还赠以财物。”
“这些都是儒家君子践行的经典,从古至今,读书人都不忘其气节志向。”
说到这,魏见星终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