鸽"诈骗被判刑三年。所谓"放飞鸽",是一种古老的婚姻诈骗手段——骗子将女性介绍给偏远地区的单身汉,收取高额彩礼后,女性找机会逃走。
"查他最近的行踪。"张伟命令道。
又过了两个小时,小王带来了新消息:"张队,张保才一个月前曾在芋头镇外的一个果园打工,和一个叫吴双的女人一起。果园老板说,三天前两人突然不见了,工钱都没结。"
张伟眼睛一亮:"果园地址给我,马上过去!"
果园位于芋头镇五公里外的山坡上,周围人烟稀少。老板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,看到警察来了显得很紧张。′鸿¨特?晓-税`惘′ ~罪′薪_漳·结?埂¨新?快-
"他们住在那边的小屋,"老板指着山坡上一间简陋的木板房,"说是夫妻,但看着不太像...那女的经常哭,男的喝酒就打她。"
张伟带队来到小屋前。门锁着,窗户也被窗帘遮得严严实实。他掏出从河里找到的那把钥匙碎片复原后的钥匙,试探性地插入锁孔。
"咔嗒"一声,门开了。
屋内一片狼藉,但最引人注目的是地板中央一大片暗褐色的污渍。技术科的小李立刻蹲下检测:"是人血,而且量很大。"
张伟环顾西周,墙壁上有喷溅状的血迹,角落里还有焚烧的痕迹。他在灰烬中发现了几块细小的骨头碎片。
"这里就是第一现场,"张伟沉声说,"凶手在这里杀人分尸,然后试图烧毁证据。"
小王在床垫下找到一张撕碎的照片,拼起来后是一男一女的合影:"张队,这应该就是张保才和吴双。"
照片上的男人一脸凶相,手臂上的琵琶纹身清晰可见;女人则面容憔悴,眼神中透着恐惧。
"发布吴双的通缉令,"张伟盯着采石场宿舍墙上的喷溅型血迹,"她要么是受害者,要么...就是凶手。"
通缉令像雪花般撒向全国,但吴双仿佛人间蒸发。最初的三个月,张伟带队跑遍了吴双老家和所有可能藏身之处。他们在重庆朝天门码头蹲守过卖麻辣烫的摊贩,在昆明城中村排查过所有小旅馆,甚至追到中缅边境的一个赌场——有人声称见过手臂带烫伤疤痕的女人。
"张队,广西那边说发现疑似吴双的女子在养鸭场打工。"2006年春天,侦查员小王冲进办公室。张伟连夜带队赶往,却发现是个被家暴逃出来的可怜人。
2012年DNA数据库升级时,张伟特意将现场提取的毛发样本重新送检。技术员小陈熬了三个通宵,最终在床板缝隙里找到的半根睫毛,确认属于吴双。
"她肯定还活着,"2015年案情分析会上,张伟用激光笔指着地图,"十五年来全国失踪人口数据库里,没有与她体貌特征相符的无名尸。"
转机出现在2020年11月疫情防控期间。浙江警方在健康码系统里发现异常——一个叫"王秀兰"的55岁女子,面部识别与吴双的年龄模拟画像匹配度达91%。
张伟握着新鲜出炉的比对报告,手指微微发抖。照片上的女人在杭州某农贸市场卖干货,右臂那道烫伤疤痕即使隔着像素模糊的监控画面也清晰可辨。
"十五年了啊..."他摩挲着报告上"王秀兰"三个字,眼前浮现出2005年那个暴雨夜。当时还是刑侦队长的他站在红旗水库堤坝上,看着打捞队员从墨绿色的水里拖出第三个装着尸块的编织袋。
这些年来,这个未破的碎尸案就像扎在他心里的一根刺。从刑侦队长升任副局长后,他每年都会把泛黄的案卷拿出来重新研究。2012年DNA技术突破时,他亲自押送物证到省厅;2016年人脸识别系统上线,他第一个申请将吴双的照片录入数据库。
"张局,杭州警方己经布控完毕。"小王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,"确认目标每天凌晨西点去市场进货。"
张伟抓起外套冲出办公室,十五年积压的疲惫突然一扫而空。他知道,这场跨越三个"五年计划"的追捕,终于要画上句号了。
在杭州一个拥挤的公交站旁,张伟终于见到了那个追捕了十五年的女人。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很多,头发花白,背微微佝偻,但那双眼睛依然和照片上一样。
"吴双。"张伟走到她身后,轻声叫道。
女人的身体明显僵了一下,然后缓缓转身。当她看到张伟手中的警徽时,整个人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瘫软下来。
"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,"她喃喃道,"十五年...我每晚都梦到那间小屋。"
审讯室里,吴双的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