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米叶沙沙作响,仿佛在诉说着某种不祥。`x~q?u·k?a_n.s.h¢u*w-u/.-c?o′m!2024年7月15日清晨,青阳市郊区的玉米地里,58岁的老周像往常一样查看自家玉米。露水打湿了他的裤脚,他哼着小曲拨开层层玉米杆,突然,他的脚步僵住了——
一具赤身裸体的年轻女孩尸体横陈在玉米地深处,苍白的皮肤上布满狰狞刀伤,暗红的血珠仍在渗出,与翠绿的玉米叶形成刺眼对比。女孩的衣服被撕碎散落,内裤不翼而飞,书包和手机里的物品撒了一地。老周跌坐在地,颤抖着拨通110:"我在玉米地里发现了一具女尸!"
警笛声由远及近,刑警队长张伟带着刑侦大队迅速赶到现场。他身材高大魁梧,眼神如鹰隼般锐利,但此刻眉头紧锁。三年前,他女儿也曾遭遇未遂绑架,这让他对少女受害案格外敏感,每次看到年轻女孩遇害的案件,都会想起那个差点失去女儿的夜晚。
"初步判断死者年龄约17-18岁,全身共发现23处刀伤,致命伤在颈动脉,失血过多致死,有明显性侵痕迹。"法医小李蹲在尸体旁汇报道,"从伤口角度和深度判断,凶手应该是左利手。"
张伟戴上乳胶手套蹲下身,仔细检查尸体周围的痕迹。他发现尸体旁的泥土有明显拖拽痕迹,立即冷声道:"这里不是第一现场,凶手是先杀人再移尸。看这些拖拽痕迹,死者应该是在别处遇害后被拖到这里来的。"他站起身,扫视着西周:"把方圆五百米内都仔细勘察一遍,任何蛛丝马迹都不能放过,特别是..."
话音未落,他突然蹲下身,从泥土里捏起半枚带血的脚印:"38码雨靴,男性。小王,把这个脚印完整取样。"
这时警员小王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证物袋走过来:"张队,在西北侧水沟里发现了这个。"透明证物袋里躺着一枚染血的纽扣,背面沾着橙黄色的油渍,在阳光下隐约可见"农家乐"三个模糊的小字。
"立即送去化验科,提取上面的DNA和指纹。"张伟将证物袋对着阳光仔细观察,"另外,联系失踪人口科,尽快确认死者身份。这么大的女孩失踪,家里人肯定急疯了。"
经过DNA比对和家属辨认,死者身份很快确认:徐洋,17岁,青阳市第二中学高二(3)班学生。案发当天是她从新东方补习班下课回家的日子,正常情况下应该下午六点左右到家,但一首到深夜都没回来。家人发动所有亲戚朋友寻找无果后,正准备报警,就接到了警方的认尸通知。
张伟带着女警李姐来到徐洋家时,少女的遗照己经被摆在客厅的茶几上。照片里的徐洋扎着马尾辫,嘴角带着补习班证件照特有的僵硬微笑。¨狐¨恋^雯`茓+ `嶵,欣~章?踕\耕?辛+筷*她的母亲因过度悲痛瘫在沙发里输液,父亲双眼布满血丝,双手死死抓着女儿的书包带,声音嘶哑:"徐洋每天放学都走玉米地那条近路...六点前肯定到家...昨天我们找到半夜...把能找的地方都找遍了..."
张伟注意到书包侧袋露出半个草莓发卡——塑料制成的草莓装饰缺了一粒籽。他轻声问道:"最近有没有人特别关注徐洋?或者她有没有跟谁发生过矛盾?"
徐洋父亲摇摇头,声音哽咽:"没有,她性格很开朗,在学校人缘很好,从来没听说她和谁有过节..."
"班里有个叫吴班的男生..."徐洋母亲突然挣扎着坐起来,输液管随之晃动,"那孩子总是找各种理由送徐洋回家...但我问过徐洋,她说就是普通同学关系...那孩子看着挺老实的...应该不会..."
张伟安慰道:"请节哀,我们一定会抓住凶手,给徐洋一个交代。"离开前,他最后看了眼那个缺了一粒籽的草莓发卡,这个细节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。
回到警局后,张伟立即召集专案组开会。投影仪上显示着现场照片和物证清单。"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,这很可能是一起熟人作案。"张伟分析道,"凶手对徐洋的行踪和回家路线非常熟悉,特意选择在玉米地这种偏僻的地方作案,就是为了避开监控和路人。"
队员小赵提出疑问:"可是徐洋父母说她没和人结过仇,熟人作案的动机是什么?"
"很可能是求爱不成或者性侵后杀人灭口。"张伟敲了敲白板,"重点排查三个方面:一是徐洋的同学朋友,特别是那个叫吴班的男生;二是补习班的老师和同学;三是老周提到的骑摩托车可疑人员。另外,调取周边所有监控,重点查找那辆黑色摩托车。"
接下来的三天,警方展开了地毯式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