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8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78小说网 > 杂论对话 > 第364章 寡头经济

第364章 寡头经济

油气、冶金到媒体、金融,他们通过资本运作构建起庞大的商业帝国,这些帝国既是财富的“蓄水池”,也是与权力博弈的“筹码”。

油气产业是寡头的“命根子”。俄罗斯石油产量占全球12%,天然气占20%,而这些资源的开采与销售长期被寡头掌控:卢克石油(由阿列克佩罗夫掌控)年产油1.1亿吨,在全球30个国家有业务,2023年营收超1800亿美元;俄气(政府控股,但管理层多为前寡头)控制全球17%的天然气出口,通过其子公司 gazprom neft 涉足石油业务,年利润超300亿美元。寡头们通过“低价收购+技术改造”提升产能: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尤科斯公司在1990年代末引入西方技术,将油田采收率从20%提升至40%,石油出口量五年增长3倍,成为俄罗斯最有效率的石油公司。油气产业的高利润(一桶原油成本仅15美元,国际售价常超80美元),让寡头们短期内积累了天文数字的财富——2003年霍多尔科夫斯基入狱前,个人净资产达150亿美元,位列全球富豪榜第16位。

有色金属与贵金属构成第二支柱。俄罗斯是镍、铝、钯金的全球主要生产国,这些资源多由寡头控制:波塔宁的诺里尔斯克镍业(norilsk nickel)垄断全球40%的钯金和15%的镍产量,2023年市值超300亿美元;德里帕斯卡的俄罗斯铝业(rusal)是全球第二大铝生产商,年产铝400万吨,控制从铝土矿到铝加工的全产业链。这些产业的生存逻辑与油气类似:依赖西伯利亚的矿产资源(诺里尔斯克镍业的矿区位于北极圈,储量占全球1\/3),通过出口换取外汇。值得注意的是,有色金属的国际定价权掌握在西方手中,寡头们需通过伦敦金属交易所(lme)进行交易,这使其与西方资本形成“既合作又对抗”的关系——2022年俄乌冲突后,诺里尔斯克镍业因西方制裁,被迫将钯金销售转向中国。

媒体与金融是寡头的“软实力工具”。在1990年代的俄罗斯,控制媒体就意味着控制话语权:古辛斯基的 media-most 集团拥有ntv电视台、《今日报》等媒体,在1996年总统选举中为叶利钦造势,收视率高达40%;别列佐夫斯基收购《独立报》《星火》杂志,将其作为攻击政敌的“舆论武器”。这些媒体不仅是“政治工具”,也能带来商业利益——ntv的广告收入在鼎盛时期年超1亿美元,而寡头通过媒体为自家企业(如古辛斯基的银行)做宣传,降低营销成本。金融领域则是寡头的“钱袋子”:阿尔法银行(由弗里德曼掌控)、俄罗斯标准银行(由马尔金掌控)等寡头银行,既为关联企业提供贷款,又通过外汇交易、并购顾问等业务盈利,形成“产业-金融”闭环。

五、君臣佐使:层级分明的权力网络

俄罗斯寡头构建的商业帝国,本质是一套模仿国家官僚体系的层级结构。从核心寡头到基层工人,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权责定位,这种结构既确保了效率,又强化了对权力核心的依附性。

“君”:核心寡头是帝国的“神经中枢”。他们通常直接与克里姆林宫保持联系,决定集团的战略方向与政治立场。阿布拉莫维奇堪称“君级”寡头的典范:他早年通过叶利钦家族获得油气资源,2000年后迅速向普京靠拢,主动将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卖给俄气,换取政治安全;他不涉足媒体和政治,专注油气、金属和海外投资(如切尔西俱乐部),成为普京“可控寡头”政策的“模范生”。核心寡头的核心能力不是商业运营,而是“权力感知力”——能精准判断政治风向,在“听话”与“获利”间找到平衡。正如阿布拉莫维奇的传记作者所言:“他从不做需要普京说‘不’的事情。”

“臣”:子公司总裁是政策的“执行者”。寡头集团下设数十家子公司,总裁多为技术专家或前政府官员,负责具体业务落地:尤科斯石油公司的子公司总裁们需精通油田开采技术,确保原油产量;诺里尔斯克镍业的子公司总裁需熟悉国际期货市场,对冲价格波动风险。这些“臣级”管理者多为职业经理人,与寡头是“雇佣关系”而非“伙伴关系”,其命运随寡头的兴衰而波动——霍多尔科夫斯基倒台后,尤科斯的12名子公司总裁中有9人被判刑或流亡。他们的存在让寡头得以从具体运营中脱身,专注于权力博弈。

“佐”:西方投行与安全团队是“护城墙”。寡头们高度依赖西方金融机构进行资本运作:高盛为俄铝上市提供承销服务,摩根士丹利协助卢克石油进行海外并购,瑞士信贷为寡头们管理离岸账户(估计有3000亿美元寡头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