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都不能放过。” 他摩挲着案头《河防通议》的烫金字,声音低沉而坚定,“黄河水患未平,贪腐之患不除,我谢渊有何颜面立于天地间?就算拼了这条命,也要还百姓一个公道!”
夜深人静时,谢渊独自坐在书房,望着窗外高悬的明月。月光洒在他的脸上,映出他脸上的疲惫与坚毅。他想起在河堤上看到的惨状,想起百姓们期盼的眼神,握紧了拳头。突然,窗外传来一声异响,他迅速抽出佩剑,却只看到一只野猫窜过墙头。但他知道,真正的危险,还在后面。
德佑十二年春,随着最后一名涉案官员入狱,这场震动朝野的工料舞弊案终于尘埃落定。新修缮的黄河堤坝上,彩旗飘扬,百姓们扶老携幼,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。谢渊站在堤坝上,望着滔滔河水,耳边是百姓们 “谢青天” 的欢呼。河风吹来,带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,让人心情舒畅。
“大人,朝廷升任您为都察院左都御史。” 李正递上明黄诏书,诏书边缘绣着精美的龙纹,透着尊贵与威严。
谢渊却望着河面上往来的漕船,漕船上满载着货物,船夫们的号子声此起彼伏。他将诏书收入袖中,弯腰拾起一粒石子,奋力掷向河心,溅起的水花转瞬即逝:“河道仍有隐患,河工舞弊之风未绝。” 他转头对李正说,“去准备些《河防通议》,本官要在堤坝上开堂讲学。让所有参与河工的官员、工匠都来听听,什么是朝廷法度,什么是百姓疾苦!”
李正领命而去。谢渊望着奔腾不息的黄河水,心中默默发誓:只要自己还在一日,就绝不让贪腐之风再起,定要守护这大吴的河晏民安。夕阳西下,余晖洒在他的身上,勾勒出一道坚定而伟岸的身影。
卷尾
太史公曰:观谢渊查工料舞弊一案,可知贪腐之网,层层交织;正义之师,步步为营。其以《河防通议》为矛,戳穿工料虚增之弊;以账册记录为盾,抵御官官相护之奸。王仁恭、张明德之流,虽机关算尽,终难逃律法制裁。
谢公之智,在于明察秋毫,于预算案中见蹊跷;谢公之勇,在于不畏强权,于公堂之上斥奸佞。此役也,非独惩办数贪吏,实乃重树朝廷法度之威严,重拾百姓对吏治之信心。然河工舞弊根深蒂固,吏治整顿任重道远,谢公之精神,如黄河之水,滔滔不绝;谢公之威德,似太行之山,巍巍不倒。
喜欢玄桢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