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8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78小说网 > 玄桢记 > 第512章 不贪黄金千两重,只恐百姓泪空垂

第512章 不贪黄金千两重,只恐百姓泪空垂

卷首

《大吴会典?盐法篇》载:“大吴行‘开中法’,令商运粮至边地,换取盐引,凭引支盐,转售获利。`我,的?书.城¢ .首?发′神武年间定‘盐引验查制’,凡盐引必钤官印,账册需用官墨,以防舞弊。” 德佑二十一年夏,山东遭蝗灾,粮价飞涨,然巡抚奏报 “仓储充足,盐商奉公”,实则盐商勾结地方,囤粮居奇,镇刑司受其贿赂,压案不查。左都御史谢渊以风宪之权巡按山东,携一竹筐赴任 —— 筐中无金玉,唯卷宗、识墨石与百姓诉状,却要撬动盘根错节的官商勾结之网。

蝗灾千里麦成灰,盐贾藏粮盼价飞。

竹筐载得清风去,识墨能辨黑与白。

不贪黄金千两重,只恐百姓泪空垂。

青竹未折终成案,公道如绳缚罪魁。

德佑二十一年夏六月,山东蝗灾已逾三月。飞蝗过处,麦禾尽秃,田埂上只剩光秃秃的秸秆,百姓扶老携幼逃荒,沿途饿殍相望。然山东巡抚杨文魁的奏报却称:“仓储丰实,盐商捐粮赈灾,民心安定。” 奏报抵达京师时,都察院已收到数十封山东百姓的诉状,字字泣血:“盐商张茂德囤粮万石,粮价涨十倍,百姓易子而食,巡抚不问,镇刑司不理!”

谢渊捧着诉状,指尖抚过 “张茂德” 三字 —— 此人是山东最大的盐商,其表兄李嵩现任户部侍郎,掌管天下盐引发放,与镇刑司指挥佥事黄彪过从甚密。“杨文魁是李嵩的门生,” 谢渊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林缚道,“这案子牵连着户部、镇刑司,地方官怎敢查?” 林缚忧心道:“山东镇刑司千户王虎是黄彪的心腹,手段狠辣,去年有举子告张茂德,被他以‘诬告官商’定罪,至今还关在诏狱。”

谢渊望向窗外,烈日炎炎,仿佛能听见千里之外百姓的哀嚎。“风宪官的职责,便是管这‘不敢查’的案子。” 他起身道,“备一匹快马,再找个竹筐。” 林缚不解:“大人巡按山东,怎不带仪仗文书?” 谢渊笑曰:“仪仗是给官看的,竹筐才装百姓的冤情。”

三日后,谢渊抵达山东济南府。未去巡抚衙门,先在城郊破庙落脚。庙中挤满逃荒百姓,个个面黄肌瘦,见了穿官袍的谢渊,纷纷围上来哭诉。一个瞎眼老汉摸索着递上半块树皮:“大人,这是俺们三天的口粮,张茂德的粮仓堆成山,却一粒粮也不卖啊!” 谢渊接过树皮,粗糙的边缘刮得手心生疼,他将竹筐放在地上,让百姓把诉状都放进筐里:“你们的冤情,我都装在这筐里了。¢p,o?m_o\z/h-a′i·.?c~o^www. ”

次日天未亮,谢渊已带着竹筐站在巡抚衙门外。晨露打湿了他的官袍下摆,竹筐里的账册被露水浸得微微发潮,却更显沉甸甸的分量。巡抚衙门的朱漆大门紧闭,门房见他一身素袍,身后只有个玄夜卫校尉,连个随从都没有,便懒懒散散地问:“你谁啊?巡抚大人还没起呢。” 谢渊亮出都察院的腰牌,冷声道:“左都御史谢渊,巡按山东,速通报。”

门房见了腰牌上的獬豸纹,吓得一哆嗦,连滚带爬地往里跑。片刻后,大门 “吱呀” 打开,杨文魁身着绯红官袍,端坐于正堂之上,案头摆着茶盏,袅袅热气模糊了他的脸,却掩不住眼底的傲慢。谢渊踏入大堂时,他连眼皮都未抬,指尖叩着案面:“谢大人不在京师整肃风纪,跑到山东来管盐商的闲事,是越权了吧?都察院的手,未免伸太长了。”

谢渊将竹筐重重放在堂中,筐底与青砖碰撞发出闷响。他俯身从筐里取出账册,纸页因连夜翻看有些卷边:“巡抚大人上月奏报‘仓储充足,盐商奉公’,可这账册‘五月入库量’一栏,用识墨石一验便知是硫黄墨后填的 —— 真正入库不过一千五百石,却写成五千石,为何?” 他又取出百姓诉状,“这些诉状上写,百姓饿得吃树皮、挖草根,张茂德的粮仓却堆成山,粮价涨了十倍,巡抚大人难道看不见?”

杨文魁猛地拍案而起,官帽上的红缨剧烈晃动:“谢渊!你敢用几本破账册、几张烂诉状污蔑朝廷命官?张茂德是正经盐商,依法囤粮,何错之有?” 他话音刚落,后堂转出几个山东官员,纷纷附和:“谢大人远道而来,恐是听信了刁民谗言!”“巡抚大人爱民如子,怎会与盐商勾结?”

谢渊冷笑一声,从竹筐里捧出半袋糙米,米粒干瘪,还混着沙砾:“爱民如子?那这袋糙米,巡抚大人见过吗?” 他举起糙米,“这是济南城郊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