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乘梓
沈溯的指尖悬在情感晶体的谐振面板上,指腹的温度让透明晶体泛起淡淡的雾状光晕。>新^完=本??神`§站/1| ¨3已D[发?=布~¨最&&]新t章°¥节·1?三天前,当“膜文明”的第一组光影信号被解码为“存在即几何”时,他胸腔里那颗经过基因编辑的心脏曾骤停0.7秒——不是因为恐惧,而是某种更原始的震动,仿佛三维世界的认知基石正被无形的凿子敲得粉碎。“再试一次。”他对着通讯器说,声音里带着未散的沙哑。实验室的穹顶模拟出猎户座旋臂的星图,星光在他身后投下细长的影子,像被二维化的另一个自己。情感晶体突然发出蜂鸣,表面浮现出蛛网般的荧光线条。这些线条以超越人类神经反应的速度重组,时而折叠成莫比乌斯环的残影,时而崩解为无数锐角三角形,在晶体内部形成闪烁的光斑瀑布。沈溯的视网膜上,实时解析系统正将光影转化为文字:“痛苦=∠109.5°+√-1”“快乐=∮∞?sθdθ”他猛地攥紧拳头,指节发白。三天来,这样的公式已经积累了73条。数学符号构筑的情感体系像一把精密的手术刀,剖开了人类引以为傲的“共情”能力——原来那些让诗人吟咏千年的悲欢,在二维世界里不过是坐标与方程的游戏。“沈教授,情感同步率下降到11%。”助手林夏的声音从身后传来,带着担忧,“您的脑电波异常波动持续了47分钟,需要强制休息。”沈溯没有回头。他盯着晶体里突然静止的光影,那些光斑正凝聚成一个完美的正六边形,边缘泛着金属般的冷光。“他们在等待回应。”他说,“不是文字,是‘几何情绪’。”他深吸一口气,按下谐振面板上的“主动投射”按钮。情感晶体瞬间吞噬了实验室的光线,沈溯感觉太阳穴的神经在跳动——这是将自身情绪转化为空间几何信息的副作用。他刻意回想昨天看到的新闻:非洲草原的蝗灾,无人机拍下的褐色虫群像流动的岩浆,啃食着最后一片绿色。晶体里的正六边形剧烈震颤,分解成无数锯齿状的折线,像被揉皱的金属箔。解析系统的警报声尖锐刺耳:“检测到高频率角度冲突!对方反馈:‘非和谐扰动’!”“他们感受到了‘痛苦’。”沈溯喃喃自语,后背沁出冷汗。不是人类那种胃部紧缩、喉头发紧的生理体验,而是纯粹的结构撕裂感。这种认知让他想起二十年前在剑桥的某个深夜,导师指着黑板上的弦理论方程说:“宇宙的真相,可能比我们能想象的更冰冷。”突然,所有折线在晶体中心坍缩成一个点,随后炸开成螺旋状的光带。这一次,解析系统的文字框里跳出一行陌生的符号组合,翻译算法花了整整17秒才完成转换:“三维存在为何需要‘意义’?”沈溯的瞳孔骤然收缩。这个问题像一枚精准的探针,刺破了人类文明最核心的认知囊泡。他想起母亲临终前插满导管的手,想起她弥留之际反复说的“要好好活”——那些被碳基生命编码进dna的生存执念,在二维文明眼里或许只是冗余的熵增过程。“调取备用能源。”他突然下令,“给情感晶体注入3号谐振频率,我要接入深层意识接口。”林夏脸色煞白:“教授!深层接口会让您的神经突触与晶体形成量子纠缠,上次试验的小白鼠出现了不可逆的神经元几何化——”“执行命令。”沈溯的声音很平静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。他掀起左手的袖子,露出腕骨处植入的神经接驳器,金属接口在灯光下泛着冷光。二十年前,正是这个借口让他在熵增风暴中幸存,代价是失去了对温度的感知——从此世界在他眼里只剩下形状与结构。当接驳器与晶体的谐振端口对接时,沈溯感觉大脑像被投入滚烫的溶液。无数几何图形在意识里炸开:克莱因瓶里流动的彩色光线,分形结构组成的森林,还有永远在自我交叉却不相交的四维线条。他试图捕捉那些光影,却发现自己的思维正被拉成一条细长的线,沿着某个看不见的维度延伸。“你们……有死亡吗?”他用意识发问,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想法自动转化成了一组旋转的双曲面。-r¢w/z+w¢w\.*n,e·t_晶体里的光影停滞了0.3秒,这是膜文明最长的一次迟疑。随后,无数细小的光点从四面八方汇聚,组成一个不断扩张的圆,边缘逐渐模糊成雾状——那是二维世界的“消散”。“消散=回归初始拓扑。”解析系统的文字带着电流杂音,“无悲伤,仅参数重置。”沈溯的意识剧烈震颤。他突然想起女儿五岁时画的第一张画,一个用蜡笔涂成红色的太阳,边缘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