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三狗!杨三狗!在家吗?”
是村里的李二叔。.5-4!看¨书` ·更^新-最^快?
他踉跄着跑到杨三狗家旧木门前,急促地拍打着门板。
门内传来急促的脚步声。
杨三狗连忙开了门:“李二叔?咋了?怎么急成这样”
李二叔扶着门框,几乎站不稳:“快!快跟我走!村长…高寿村长他…没了!”
“什么?!”杨三狗只觉得脑袋里“嗡”的一声,那个虽然年过六旬,但腰杆依旧挺直,声音洪亮如钟,走起路来虎虎生风,仿佛溪水村定海神针般的存在?
怎么会……“怎么回事?”杨三狗的声音干涩沙哑。
“唉!”李二叔拍了下大腿,:“说是…说是昨儿夜里就不大好了,喘不上气……家里人只当是暑热闷着了,想着熬过这阵子……谁成想……今早发现的时候…人…人已经凉了!”声音哽咽得几乎不成调,“现在,你们这些青壮都赶紧过去,搭把手,送老村长…最后一程啊。”
“知道了!我这就去!”杨三狗转身进了屋:“娘,大姐二姐,你们照顾好家里,我得去村长家帮忙。”他的目光扫过角落里两张同样写满惊慌的年轻脸庞
武敏风和王花花。
这两个分配在他家的外来姑娘,此刻像受惊的小鹿,紧紧依偎在一起,脸色苍白。*秒!章-节\小_说?网~ +已\发?布/最′新*章!节~
杨三狗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平稳下来,带着一种安抚的力量:“别怕,是村里的事,你们安心待着,门栓好。”
灶台边的王艳,杨三狗的大姐,也听到了这噩耗。
三人点点头,声音低沉而坚定:“快去吧,家里有我们。”
离村长家不远就能清楚的看到,那原本还算宽敞的院子,此刻已经挤满了人,却反常地没有多少喧哗。
呜咽声,啜泣声,叹息声交织在一起。
院子中央,用几根粗木杆子和褪色发白的旧帆布,勉强搭起了一个简陋的灵棚。
堂屋的门大敞着,里面光线昏暗,只能隐约看见正中央停放着的一具用白粗布从头到脚覆盖着的身体。
女人们大多聚集在院子东侧的厢房檐下,或是在灵棚角落。
她们有的在缝制孝衣,有的在整理成捆的香烛和粗糙的黄纸钱,还有几个年长的阿婆,坐在小马扎上,一边抹泪一边低声念叨着老村长生前的好。
男人们则沉默地在院子的另一侧忙碌。
杨三狗一踏进院子,他几个相熟的汉子——张家的老大张铁柱、村西头的赵大牛,还有李文杰立刻看到了他,朝他招招手。+k\k^x′s?w~.-o/r?g\
“三狗,这边!搭把手!”张铁柱的声音嘶哑低沉。
杨三狗默默点头,快步走过去,加入了抬棺木架子的行列。
活儿干了大半个时辰,终于将那口沉重的棺木架子安置妥当,稳稳地停在了灵棚下。
就在这时,村里的几位核心长辈——须发皆白,拄着拐杖,象征村里最高辈分的李太公,
脾气火爆、面色黝黑,曾是村里护村队头领的赵四爷,穿着洗得发白的长衫、神情忧虑、是村里唯一识字断文的孙老秀才,还有另外两三位德高望重的老人。
他们互相交换了一个凝重而心照不宣的眼神。
他们围聚在灵棚外的一角,低声交谈了几句,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忧虑和决断。
李太公重重地咳嗽了几声,清了清嗓子,清晰地压过了院中的低声啜泣和劳作声响:“好了,青壮后生们,都停停手,歇口气儿。”
他浑浊却锐利的目光扫过杨三狗、张铁柱、赵大牛,李文杰等十几个年轻力壮“手里活儿先放放,都跟我到祠堂议事堂去一趟,有要紧事,得跟你们议一议。”
被点到的年轻人们都停下了动作,脸上带着疑惑。
大家默默放下手中的工具,拍打掉身上的木屑尘土,互他们沉默地跟在几位步履蹒跚的长辈身后,离开了灵堂,走向位于村子中央,象征着宗族权威与历史传承的宗祠。
祠堂内。
几位长辈在上首的几张老旧太师椅上落座。
李太公环视了一圈这些年轻的面孔,他缓缓开口:
“高寿村长走了,走得突然。村里上上下下,老老少少,心里都难受,都舍不得。”
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每一张年轻而带着困惑的脸,“但是,娃儿们,眼下,难过归难过,眼泪流干了,日子还得过!村里不能没有主事的人!不能没有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