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然是沈家。"
## 国债风云(下)
3月1日,上海和平饭店北楼。
沈昭站在维多利亚风格的拱形窗前,手指轻轻拨弄着窗帘流苏。窗外,黄浦江上货轮鸣笛,外滩的人流如蚁群般蠕动。三天前,327国债期货合约最终以161.8元的价格收盘,他们的账户总资产突破了500万大关。
"沈小姐,您要的茶。"
服务员小心翼翼地将骨瓷茶具放在雕花茶几上,眼角余光不断打量着这个穿着校服却包下整个贵宾厅的少女。和平饭店的服务员见惯了达官显贵,但一个初中生模样的女孩独自在此等人,还是头一遭。
"谢谢。"沈昭微微颔首,目光扫过腕表——下午3点15分,距离约定时间还有一刻钟。
她走向茶几,从书包里取出三份文件。第一份是"昭明资本"的注册资料,注册资本500万,经营范围涵盖证券投资、企业咨询和资产管理;第二份是陆沉舟起草的团队架构方案;第三份则是一个没有任何标记的牛皮纸档案袋,封口处盖着暗红色的火漆印。
"哒、哒、哒"
门外传来沉稳的脚步声,随后是两声克制的敲门声。
"请进。"
门开了,进来的不是预想中的陆沉舟,而是一位约莫五十出头的男子。他穿着考究的深灰色中山装,鬓角微白,面容肃穆,举手投足间透着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场。
"周叔。"沈昭站起身,语气中带着罕见的亲近。
被称作周叔的男子微微点头,反手锁上门,然后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牛皮纸袋,与沈昭放在茶几上的那个几乎一模一样。
"你父亲很担心你。"周叔开门见山,声音低沉,"动用家族关系网参与国债期货,太冒险了。"
沈昭不慌不忙地斟了一杯茶,推到周叔面前:"龙井,明前的。您最爱喝的。"
周叔眉头微皱,但还是接过茶杯。他打量着眼前这个看似乖巧的少女,眼神复杂:"昭昭,你到底想干什么?那五百万对你父亲来说不算什么,何必..."
"周叔,"沈昭打断他,声音轻柔却不容置疑,"我需要一张牌照。"
"什么牌照?"
"信托。"沈昭首视周叔的眼睛,"昭明资本需要信托牌照。"
周叔的手一抖,茶水险些洒出。他放下茶杯,声音压得更低:"你知道那有多难搞?整个上海滩有信托牌照的不超过十家!"
"所以才找您。"沈昭从档案袋中抽出一份文件,推到周叔面前,"这是财政部下半年金融改革方案的征求意见稿,里面提到要扩大信托试点范围。您作为分管司长,应该早就看过。"
周叔的脸色瞬间变了。这份文件属于绝密级,按道理只有部级领导和少数核心司局负责人才能接触。他猛地站起身,茶水打翻在名贵的地毯上:"你怎么会有这个?!"
"这不重要。"沈昭平静地擦拭着溅到文件上的水渍,"重要的是,六月份会有一批新的信托牌照发放。昭明资本需要其中一个名额。"
周叔深吸一口气,重新坐下。他第一次认真审视这个从小看着长大的女孩,突然发现她眼中那种超乎年龄的冷静与锐利,竟让他这个在官场沉浮三十年的老江湖感到一丝寒意。
"为什么是信托?"他沉声问道,"做证券投资不需要牌照。"
"因为我要的不只是炒股。"沈昭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档案袋,"信托可以吸收存款,可以发放贷款,可以做股权投资...这才是真正的金融帝国基石。"
周叔的瞳孔微微收缩。这番话从一个初中生口中说出,荒谬得近乎恐怖。但更恐怖的是,她说的每一个字都精准无比,首指中国金融业最核心的命门。
"你父亲知道你的...野心吗?"他艰难地选择着措辞。
沈昭笑了,那笑容天真无邪,却让周叔脊背发凉:"周叔,您还记得我十岁那年,您来家里过年,我们一起打牌的事吗?"
周叔一怔,不明白她为何突然提起这个。
"当时您说,"沈昭继续道,眼中闪过一丝狡黠,"'昭昭这孩子,看着不声不响,其实心里门儿清。牌桌上,知道什么时候该跟,什么时候该弃。'"
她站起身,走到窗前,背对着周叔:"现在,我就是那个知道什么时候该跟的牌手。而信托牌照,就是我必须跟注的一手好牌。"
房间里陷入长久的沉默。周叔盯着少女单薄的背影,恍惚间仿佛看到了她父亲当年在政治风暴中运筹帷幄的影子。那种与生俱来的掌控力,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