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光一闪,他想起以前看过的一篇关于汉字简化史的文章。
"我...我确实见过南洋的速记法!"李小川"坦白"道,"是以前村里一个老郎中教的,他说年轻时在南洋行医,学过这种写法..."
两个干部交换了一下眼神,年长者点点头:"这就说得通了。能给我们演示一下这种'速记法'吗?"
李小川接过纸笔,边写边解释:"您看,'言'字旁可以简化成两点一横,'门'字框能写成两点..."他故意放慢速度,把简体字的简化逻辑讲得头头是道。
两个干部听得连连点头。年轻干部甚至试着写了几个:"确实方便!比繁体字好记多了。"
危机暂时解除,但李小川知道这事还没完。果然,第二天他就被叫到了肖刚参谋长的办公室。
办公室里,肖刚、崔教员和几位首长正在传阅一份材料。见李小川进来,左权开门见山:"小川,你的'南洋速记法'很有意思。我们讨论了一下,认为在特殊情况下,可以作为一种辅助书写方式。"
李小川瞪大了眼睛——他没听错吧?
崔教员不情不愿地补充:"但正式文书和课堂作业必须用规范汉字!"
"是!保证完成任务!"李小川敬了个标准的军礼,心里乐开了花。
肖刚笑着摸摸他的头:"赵老总对你的'简写字'很感兴趣,说要向边区政府建议研究一下汉字简化问题。你小子,又立功了!"
走出办公室,李小川长舒一口气。夕阳西下,总部大院里,几个战士正用木棍在地上练习写字——有繁体,也有他教的简体。
"小川老师!"他们热情地招呼,"这个'国'字怎么写来着?"
李小川笑着跑过去,蹲下身一笔一画地教起来,“一玉口成国”。
微风拂过,带来远山的花香。在这个特殊的年代,他这个小穿越者,竟然意外地为汉字简化播下了一粒种子。
也许有一天,当简体字真正推广时,没人会知道,最初的灵感来自八路军总部里一个"写怪字"的八岁孩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