辰后,十几名衣着朴素、满手老茧的匠人,局促不安地站在了官署的院子里。
为首的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木匠,姓鲁,是军中资格最老的匠作师傅。
他们想不通,这位新来的督粮官,放着天大的粮食缺口不去管,把他们这些修修补补的匠人叫来,到底要做什么。
苏文没有半句废话,直接从怀里拿出几张图纸,在桌案上一一铺开。
“这是曲辕犁。”
老鲁和其他匠人凑上前去,满眼都是困惑。*兰,兰¢文?学¢ ′更_新?最+快·
图纸上的东西,似犁非犁,造型古怪,尤其是那根弯曲的犁辕,完全违背了他们几十年的经验。
老鲁壮着胆子,指着那根弯曲的木梁。
“小侯爷,恕老朽直言。犁辕贵在直,方能受力。您这图上……把它弄弯了,怕是用不了几下,就会从受力最重的地方……断掉。”
他说得很委婉,但意思很明确。
这是外行人的异想天开。
“说得好。”
苏文非但没生气,反而露出一丝赞许。
“你只看到了形,却没看到理。”
他拿起一支炭笔,在图纸旁边空白处,迅速画了两个小图。
一个是传统的直辕犁,他在上面画了一个向下的力臂,和一个巨大的向前方的阻力箭头。
“看,你们的犁,耕地时,力是向下压的,牛往前拽,人往下压,九成的力气,都耗费在跟土地的对抗上。”
他又指向旁边另一个小图,上面画的是曲辕犁的侧面。
“而我的犁,看到这根曲辕和下面这块犁评了吗?它改变了力的方向。牛的拉力,通过这根曲辕,会巧妙地转化成一股向上的‘抬力’,让犁头更容易破土。同时,这块犁壁,能让翻开的泥土顺畅滑走,而不是堆积在前面。”
他用最简单的语言,解释着超越这个时代千年的物理学原理。
匠人们听得云里雾里,但他们看着图纸上那清晰的箭头和简洁的线条,隐约感觉到,这其中似乎蕴含着某种他们无法理解的大道理。
“这……这怎么可能……”老鲁喃喃自语,几十年的经验正在受到剧烈的冲击。
“理论终归是理论。”苏文放下笔,“我再给你们看一样东西。”
他走到院子角落,那里堆放着一些废弃的木料。
他从中抽出一根臂膀粗的硬木,又拿起一把鲁师傅随身携带的锛子。
“老鲁师傅,如果要把两块木头以这个角度连接,并且要承受翻土时的巨大扭力,你用什么方法?”苏文在空中比划了一个复杂的角度。
老鲁想了想,答道:“只能用最稳固的‘直角榫’,但您这个角度太刁钻,榫头必然薄弱,下地遇上硬石,一准会裂。”
“如果,不用榫呢?“
苏文微微一笑。
他左手持木,右手握锛,手腕一抖,锛刃在木料上划出一道精准的凹槽。
紧接着,他的手腕快得让人看不清,锛子上下翻飞,木屑四溅。
不过十几个呼吸的功夫,他停了下来。
他将木料的两端,递到老鲁面前。
所有匠人都倒吸一口凉气。
只见木料的两端,被削成了两个奇异的形状,一个内凹,一个外凸,彼此的形状完美契合,凹槽和凸起之间,带着一种犬牙交错的精密感。
“这……这是什么手法?”老鲁的声音都在发颤。
“楔钉榫。”
苏文将两端轻轻合上。
咔哒。
一声脆响,两块木头天衣无缝地连接在了一起,形成了他刚才比划的那个刁钻角度。
他将连接好的木头递给鲁师傅。
“你试试,能不能掰开。”
老鲁用尽全身力气,涨得满脸通红,那接口处却纹丝不动,仿佛天生就是一体。
这已经不是技巧了。
这是神迹!
院子里,死一般的寂静。
所有匠人看着苏文的眼神,从最初的怀疑、困惑,变成了狂热的崇拜。
苏文将图纸重新推到他们面前。
“按图纸做。所有连接处,全部采用楔钉榫。”
“三天之内,我要看到第一架曲辕犁,和这台名为‘耧车’的播种机。”
“木料和铁料,直接去军需处领,就说是我批的。谁敢阻拦,记下名字,报给我。”
他的声音不大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。
“是!小侯爷!”
老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