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是穿着铠甲的。他们不傻,会顾及自己的小命。)
站在堂外的高干和审配,就听堂中传出一阵阵融洽的问好声,以及相互吹嘘的声音。
某一刻,从堂后走出一名身着明黄色军礼服的俊秀少年,堂中嘈杂的声音立马为之一顿。
众人纷纷站好队形,对着那少年行礼说道:“我等参见都督。”
杨平认真地还了一礼:“众位免礼,请坐。”
然后,高干和审配就听到堂中一名20多岁的英武青年朗声说道:“诸位将军,此次河北之战,我军取得了全胜。
到目前为止,经粗略统计,此战,我军阵亡及失踪者不过300之数。
在颍河北岸部署的高干、鞠义、陈宫三部,2万7千余人,无一人逃脱,斩杀2000有余,俘虏2万5千余人。”
鲁肃汇报完之后,杨平带头鼓掌。堂中诸将也是激动地拍了巴掌——这仗赢的真漂亮!
自古以来作战能够击败敌军,这不难;难的是如何全歼敌军,不使其一人漏网。
即便是当年的长平之战,还有数千赵军逃脱了白起的包围圈呢。
杨平打这一仗规模上虽然无法和长平之战相提并论,但欲论歼敌比例,那确实是前无古人了。
热烈的掌声结束后,鲁肃又对着堂中诸将说道:“敌方三员主将,鞠义被我军勇士姜牛儿一枪钉死于烂泥之中;
陈宫兵败后自焚于粮仓之中;
高干与其监军审配见无力逃脱,主动下马受降。”
鲁肃说完,众人纷纷扭头看向堂外。
高干和审配皆是羞愧难当——啥都得靠衬托,相对于鞠义和陈宫的死法,他们两人的行为太丢人了。
只听杨平朗声说道:“将高干、审配二人押到城南大营,稍后,本都督会给他们一个体面的死法。”
高干一听,再也忍不住地对着堂内喝问道:“杨都督,我等既下马受降,为何还要杀我等?
我乃右将军(袁绍)之外甥,汝可遣使于河北,我阿舅必定以重金相赎。,6/1′k^s¨w′.`c\o′m,”
却见杨平起身走到堂外,冷漠地对高干说道:“高干,我若将你斩首,你阿舅会不会倾河北之兵来攻本都督呢?”
高干眼中露出一抹诧异,如看疯子一样看着杨平说道:“你疯了吗?我阿舅拥兵数十万,汝与我阿舅交好,反要激怒他率兵来攻?!”
就连高干旁边的审配,都不懂杨平这是什么操作?
只听杨平淡淡地说道:“若你阿舅不率兵来攻,本都督还要提兵北上,却是浪费时间。”
高干听闻哈哈大笑:“果然是妖人!杨平,尔自以为行夜间偷袭之无耻计策,能败我等,就如此不知天高地厚?!
以为就凭尔等手下这几万兵将,能抵挡得住我阿舅数十万大军!”
“唉,这孩子呀。你舅舅又不是长平侯(卫青)。”杨平叹息了一声,挥挥手。
亲卫押着激动的高干、平静的审配,向城南的大营走去。
杨平则带着众军官回到了堂内,继续安置战后事宜。
直到正午安,排完善后事宜,几人在临颍县衙内一起吃了顿午餐,这才来到了高干部署在颍河断桥之处的大营。
此时的大营内,聚集了上万的俘虏,以及一万多的护民军士兵。
鲜艳的护民大旗之下,杨平巍然挺立。
战鼓敲响,杨平也没有废话,对着身旁的鲁肃挥了挥手。
鲁肃大喝一声:“将高干、审配二人带上来!”
六月雨后的烈日,那真不是闹着玩的。在烈日下晒了一个多小时的高干、审配二人,此时已经没任何脾气了。
见了杨平,高干即刻跪地求饶:“杨都督,饶我性命!吾回去后,定当劝说阿舅不与杨都督为敌。”
却见傲然挺立的审配扭头对着高干怒喝道:“将军,这杨平就是要杀了我等,激怒右将军率部过黄河。
大丈夫死则死矣,如何能向妖人低头?”
此时的审配,也想通了杨平为什么非要杀高干了。在他的想法中,杨平肯定是想一统天下,而目前天下诸侯实力最强者为袁绍。
袁绍的势力主要在黄河以北。如果杨平率兵去攻袁绍,首先得渡过黄河,后勤保障也就不济;
若袁绍率兵渡过黄河来打杨平,杨平的优势就太大了。
既然确定自己二人必死无疑,审配就端起了那副士大夫的傲骨。
高干闻得审配呵斥,倒也怔住了——高干之所以求饶,倒也不是说高干有多软蛋。
历史上的高干是很有才干的,这位的求饶只是想效仿越王勾践卧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