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因为忙着赶海,没来得及制作收集雨水的容器,完美地错过了一场大雨。¢咸-鱼,看^书`罔? +已.发,布¢嶵\鑫/蟑¢洁,
今天我说什么也要想办法把这些容器制作出来。
在这座原始的海岛上,我们的工具十分有限,目前所有的东西都是靠身上这把尼泊尔军刀一刀一刀削出来的。
如果说要制作一个水桶大小的容器,那就要找到一棵有水桶般粗细的树木。
但仅凭身上这把军刀我看是砍伐不了这么大的树。
椰树还行,但椰树的木质密度没那么大,拿来当做装水的容器可能不出一天的时间水就因渗漏流干了,怎么办呢?
正当我陷入沉思的时候,琳琳在一旁说:“我们可以学习古人的方式,用黏土来烧制一口大缸。”
我抬起头望向琳琳,此时的她可能因为经过昨夜“激战”的滋润,脸上的气色显得格外娇嫩红润:“对啊!但是这岛上哪里有黏土呢?”
琳琳用手指了指海滩右侧巨石后方的土坡。
我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,憨憨地笑着说:“你看我这猪脑子”!
琳琳噗嗤一笑:“你本来就是一只大笨猪。”
我们现在有了燧石,随时可以生火,说干就干!
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时,我和琳琳己经站在巨石后方的土坡下。
我们先用军刀在土坡上划出十字,然后用削尖的木棍将表层的沙土挖开。
因为经过昨天一整晚的雨水冲刷,此时的土坡质地变得很软,没挖多久,深褐色的黏土就露了出来,还带着清晨的露水,摸上去又黏又绵。¨第+一′看,书_枉\ +冕\废?悦-读-
琳琳蹲下身,用一扇大蚌壳小心翼翼地将黏土铲起,放进椰叶编织的筐里,动作轻柔得像是在收集珍宝:
“赵哥,这土黏性真好!”
我也加快了手中的动作,汗水很快湿透了后背的短袖。
日头渐渐升高,筐里的黏土堆成了小山。
我们把黏土倾倒在木屋前平整过的沙地上,开始准备塑形。
琳琳先把黏土分成均匀的小块,我则找来几块平整的石板,用军刀背削去边缘的毛刺,这是用来拍打缸壁的工具。
“先做缸底,得厚一点。” 我边说边取了一大块黏土,在沙地上用力摔打,让它更加紧实。
琳琳立刻心领神会,也拿起一块黏土,学着我的样子摔打起来,每一下都带着十足的力气。
摔打好的黏土被我们搓成粗壮的泥条。
琳琳跪坐在地上,双手灵巧地将泥条盘成一个首径半米的圆圈,作为水缸的底座。
我则在一旁用贝壳仔细修整边缘,确保底座平整。
“转一下。”
我轻声提醒,琳琳便抓住椰叶席的边缘,缓缓将泥圈转动九十度,方便我继续盘筑。
随着泥条一圈圈向上叠加,水缸的雏形渐渐显现。 然而,当缸壁垒到半人高时,问题出现了。
右侧的泥条突然往下塌陷,琳琳的脸色瞬间变得焦急:
“怎么办?”
我深吸一口气,伸手扶住歪斜的缸体:
“别慌,把上面的泥条拆了,重新加固底座。,w′u+x?i¢a+n+g′l`i-.,c¢o!m`”
说着,我用军刀小心翼翼地削去松动的部分,琳琳则迅速搓出新的泥条,我们配合默契,将底座又加厚了两圈。
为了让水缸更加坚固,我们决定在黏土里加入椰叶纤维。
琳琳坐在树荫下,将椰叶一片片撕开,再细细搓成纤维,动作娴熟而专注。
我则把剩下的黏土加海水搅拌,捣成浓稠的泥浆。
“多加点纤维,这样就不容易开裂了。”
我将椰丝均匀地拌进泥浆里,琳琳立刻用蚌壳舀起泥浆,仔细地涂抹在缸壁内外,每抹一层,都要用蚌壳反复压实,确保泥浆与缸体紧密贴合。
时间在忙碌中悄然流逝,太阳也渐渐向海平面靠拢。
我们仍在进行最后的修整工作。琳琳踮着脚,用贝壳仔细打磨缸口的边缘,让它变得光滑圆润;
我则蹲在地上,检查缸底的厚度,用石板轻轻拍打,确保每一处都结实牢固。
海风卷着细沙扑在脸上,我们却浑然不觉,满心满眼都是即将完成的水缸。
我们一首忙碌到黄昏,夕阳在海面上映照出一片橘红色的光芒。
此时一个半人高的水缸终于稳稳地立在木屋前。
虽然它的表面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