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实证明,对廖勇而言,顶头上司兼半个爹的诺埃尔说话,比李听寒有用多了。±鸿a#?特<小])·说μ`|网¥? %¢?已?¤发:D布:最?_{新?°章@?节??
“不是,我没那个意思。”廖勇急忙开口解释,“这机动真的不具备什么可用价值啊……”
“不,廖上尉,你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事实。”诺埃尔板着脸继续说,“技术是会发展进步的,驾驶圣剑执行0攻角机动可能需要压在两马赫甚至更低的速度,但是未来呢?难道你认为,圣剑会是一款使用超过三十年甚至五十年的战斗机吗?我相信,不论圣剑设计的多么成功,让一种机型,在联邦空军服役超过三十年,都是对战斗机设计团队的一种侮辱,你认为呢?李主任?”
“没错,联邦的军工科研团队讲究四个一代,即生产一代,研发一代,预研一代,探索一代,按照联邦规划,圣剑的作为主要装备的服役时间,不会超过二十五年。”李听寒点了点头,开口说,“之前三代机的指标不明确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二代机列装之后,空战理论长期没有得到更新,现在你做出来的0攻角机动是很有可能带来空战理论的大幅度更新的。”
俩人这么一说,廖勇心里也有点打鼓。
他是个很自信的人,对自己做出的判断有着很强的信心。再加上在飞行方面,廖勇是很少有误判的,因此他之前并不认为自己的判断有问题。但是现在自己上司和女友都这么说,他不对自己的判断产生怀疑,是不可能的。~5¨2,s′h?u.c*h,e^n¨g`.+c`o′m¨
事实上,这次确实是廖勇判断有误。他在作战上的能力很强不假,对现有技术装备的理解和运用,也算得上是出类拔萃。但是,廖勇毕竟只是个基层作战人员。诺埃尔是高级军官,李听寒是研发总管,在对技术的发展情况方面,廖勇和他们比先天性不足。
“其实,你之前的建议就已经很有建设性了。”李听寒看到廖勇的表情,立马就心软了,遂开口说,“分布式矢量系统就是基于你给出的灵感,现在这个系统已经算是三代机的标准化配置了,所以自信一点。”
“明白了。”廖勇点了点头,“如果技术能让这招能在三到四马赫使用的话……”
他想了想,随后打了个寒战。不是因为别的,而是一旦能在正常环境下使用,0攻角技术确实是个非常夸张的技术。
说一千道一万,在空战里,能把敌人打下来才是最重要的。而掌握了0攻角转向技术之后,廖勇有绝对的把握打出超过8成,甚至九成以上的导弹命中率。
并且,考虑到对手在面对这一招的时候,连弹射的机会都不会有,那么这已经不是建大的击坠率高了,而是击杀率都会变得很高。
要知道,战斗机飞行员的战死率在二代机推广开之后,实际上算不得太高。哪怕是廖勇,在一次作战里,仗着大威力固定武装,他导弹加机炮一起上,击坠二十个敌人不在话下。20$′+0·小ˉ×说£网=3 ?,^更×新±?t最?|¢全D但是,在被击坠的二十个敌人里,真被他打死的敌方飞行员,可能连十个都没有。
首先,机炮这东西除非精准命中驾驶舱或者反应堆,否则对方不可能来不及弹射。其次,导弹从发射到命中之间,至少有个十几秒的间隔,实在胆怯直接拉杆弹了也不算丢人。
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一个条件上的,那就是“对方反应的过来”。而使用0攻角转向时,敌人极大概率是既反应不过来规避,也反应不过来弹射的。
机炮还好说,毕竟战斗机终究不可能和地面射击一样准,只要不打中驾驶舱和反应堆就来得及弹射。可导弹你要是来不及规避,那可就只能变成左一块右一块的熟人了。
换句话说,掌握了这项技术之后,顶级ace一次出击原本能拿的二十个击坠,很有可能会变成三十个击坠,并且这些击坠数,也有极大可能变成击杀数。
想通了这点之后,廖勇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李听寒和诺埃尔都非常重视这一技术了。0攻角转向技术是一个完全值得围绕这一技术进行进一步研究的技术,诺埃尔搞战术出身,李听寒又是时刻站在研发第一线的高端科研人才,他们两个对这方面的判断自然要比廖勇准确很多。
“还是得多学习啊……”廖勇心里长叹一声,对自己未来进入ace计划进行进一步培训充满了期待。
“李主任!”就在这个时候,整备室的大门突然打开,一个戴着眼镜的人冲了进来。
廖勇认识这哥们,他是李听寒团队中软件部门的软件工程师王稳。之前在拆解雷豹特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