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一想到当面蛐蛐他的家伙,居然足足活成了行走的人瑞。
皇帝彻底笑不出来了。
他拉着张脸,努力按下现在就拟制让对方殉葬的想法,恶狠狠地瞪了天幕一眼。
说说说,就知道说!
不能说点好听的吗?
天幕否定了这位帝王的意见,表示:不仅不能,接下来的还更难听。
【也正是因为有这种撩虎须的猛人,让庆帝深深地意识到了,教育的重要性。】
【皇帝陛下不仅重视皇子们骑射武艺,还狠抓功课,前者确实让子嗣中冉冉升起一批将星,后者么……单看三皇子能流利背出千字文,皇帝陛下就感动地各种夸赞,足以看出二三十个皇子中凑不出半块读书的料。】
【三皇子这种不排斥读书的,自然是被重点培养了。】
【庆帝给他安排了当世有名的大儒,三皇子也不负众望,对儒家多种学说都研究的挺透彻,但那时候欣慰的大儒们,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弟子在认识到“天命”与“天权”观点后,能捅出多大的篓子。】
【其实,我也知道三皇子出发的起点是好的,但当方向是错误的时候……】
【不如别出发。】
【可以简单的概括一下,三皇子幼年时期因为嫉妒二皇子受父皇偏疼,比较鲁莽冒失,不会隐藏情绪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,他没有往专横跋扈的方向发展,而是受到大儒们的熏陶,成功读书将本就不通人情世故的脑子彻底读傻了。】
【譬如这次大瘟疫,三皇子就非常单纯的认为,洛阳大瘟疫的出现是因为父皇不再勤于政务,有失天命,所以上天是出于对父皇德行有缺进行惩罚。等洛阳传出瘟疫是因为庆帝不立储,东宫无主,所以才降下的天赋。】
【原本搁自己王府里研究典籍的三皇子一拍大腿,对啊!说不定就是父皇没立东宫,有碍德行,所以老天爷才发怒了!】
【我估计传谣的两位皇子,也没想到愚民信没信,还未可知。】
【他们的兄弟就先信了,还别提多麻溜地往套里钻。】
【至于你说,三皇子是娴贵妃所生,母族又非常显赫,他为什么最开始没掺和夺嫡的事?这件事情以正常人的思维方式,确实很难理解,想破脑袋都不一定能明白。但你换个角度,用三皇子最精通的儒学看看,就会得出一个滑天下之大稽的结论——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