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承乾结束对泽州周边村镇的查访后,大军继续向着西域进发,不久便来到了边境州府靖边州。-d^a¢n!g`k_a′n~s-h\u^.`c¢o?m`靖边州地处大唐边陲,与塞外接壤,时常面临着塞外游牧部落的侵扰,战略位置极为重要。
刚踏入靖边州城,李承乾便感受到了一股肃杀之气。城墙上布满了岁月与战火留下的痕迹,士兵们神情警惕,往来巡逻。李承乾深知,这里的安宁离不开戍边将士们日复一日的坚守。
为了不打扰将士们的正常守备,李承乾决定先不公开身份,暗中观察。他带着几名侍卫,身着普通军士的服装,在城中西处走动。在一处兵营外,李承乾听到了几个士兵的交谈。
“唉,咱们在这靖边州守了这么多年,每天提心吊胆,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。”一个看起来有些沧桑的老兵叹着气说道。
“是啊,咱拼死拼活,可上面的人又有几个能看到咱的辛苦。”另一个年轻些的士兵附和道。
李承乾心中一震,他深知戍边将士的不易,他们远离家乡,冒着生命危险守护边疆,却可能因地处偏远而被忽视。他决定深入了解情况,给这些默默奉献的将士们带来希望。
第二天,李承乾公开了自己的身份,召集靖边州的各级军官到州府议事。军官们得知皇帝亲临,个个既兴奋又紧张,赶忙整理军容,匆匆赶到州府。
待众人到齐,李承乾扫视了一圈,看到的是一张张饱经风霜却依旧坚毅的脸庞。他开口说道:“诸位将军,朕此次前来,就是想看看咱们靖边州的防务,更想听听你们的心声。你们在这边陲之地守卫多年,为大唐的安宁立下了汗马功劳,朕感激你们。”
军官们纷纷跪地,齐声说道:“陛下万岁!保卫大唐边疆,是我等职责所在。”
李承乾示意众人起身,目光落在一位身材魁梧、满脸络腮胡的将军身上,问道:“这位将军,你叫什么名字?在这靖边州戍边多久了?”
那将军挺胸抬头,大声回答:“陛下,末将王猛,自十八岁起便来到靖边州,至今己守卫边疆二十载。”
李承乾微微点头,感慨道:“二十年,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。王将军,你为大唐的付出,朕都看在眼里。,墈`书,君/ !首¨发*你说说,在这戍边的日子里,你和将士们都面临着哪些困难?”
王猛犹豫了一下,说道:“陛下,末将斗胆首言。这靖边州地处偏远,物资补给时常不及时,将士们的生活条件艰苦。而且,多年来,我等虽奋力守卫边疆,击退多次外敌侵扰,但因地处边陲,很少有机会得到晋升,不少将士心中难免有些失落。”
李承乾眉头微皱,严肃地说:“王将军,你所言极是。戍边将士的付出不应被忽视,朕定会解决这些问题。”
随后,李承乾又询问了其他几位军官,了解到除了物资补给和晋升机会的问题,还有武器装备陈旧、训练场地不足等困难。李承乾认真地将这些问题一一记下。
议事结束后,李承乾立刻展开行动。他先下令从临近州府紧急调配一批粮草、衣物等物资,确保靖边州的将士们生活无忧。同时,安排工部尽快打造一批新的武器装备,运往靖边州,提升军队的战斗力。
为了解决训练场地不足的问题,李承乾亲自勘察地形,选定了一处开阔之地,下令修建一座大型军事训练场。他对负责工程的官员说:“这训练场关乎将士们的训练成效,一定要保证质量,尽快完工。”
对于将士们关心的晋升问题,李承乾与随行大臣商议后,决定制定一套专门针对戍边将士的晋升制度。只要将士们在戍边期间表现出色,立下战功,便给予晋升机会,不受地域限制。
在靖边州停留的日子里,李承乾时常深入兵营,与将士们一同训练、用餐,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。一天,李承乾来到兵营的伙房,看到将士们吃的饭菜较为简单,心中有些不忍。他对伙房的负责人说:“将士们每日训练、守备辛苦,一定要保证他们的饮食营养。食材供应方面若有困难,及时上报,朕会想办法解决。”
又一日,李承乾观看将士们演练阵法。演练结束后,他走上前去,对带队的将领李虎说道:“李将军,将士们的演练虽有气势,但在配合上还有些生疏。你要加强训练,朕希望看到一支纪律严明、战斗力超强的精锐之师。”李虎恭敬地回答:“陛下放心,末将定当加强训练,不负陛下期望。”
在李承乾的关注与推动下,靖边州的情况逐渐改善。/t^a+y′u¢e/d_u·.·c/o-m-新的物资不断运来,将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