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提升;新的武器装备陆续发放,军队的战斗力也大大增强;军事训练场的修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,将士们有了更好的训练场地;而新的晋升制度更是让将士们看到了希望,训练和守备的热情空前高涨。
一天,王猛找到李承乾,激动地说:“陛下,如今靖边州的变化,将士们都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。大家都非常感激陛下,训练和守备更加用心了。”
李承乾笑着说:“王将军,这都是你们应得的。你们为大唐守护边疆,朕理应为你们解决后顾之忧。只有你们安心戍边,大唐的百姓才能安居乐业。”
随着时间的推移,靖边州的士气愈发高昂。李承乾决定亲自检阅军队,激励士气。检阅当日,阳光明媚,靖边州的将士们身着崭新的盔甲,手持锋利的武器,整齐地排列在训练场。
李承乾身着戎装,骑着高头大马,缓缓走过将士们的队列。他看着眼前精神抖擞的将士们,心中充满了欣慰。检阅完毕,李承乾站在高台上,大声说道:“将士们!你们是大唐的骄傲,是边疆的守护者。朕知道,这些年你们在这里默默付出,承受了诸多艰辛。但你们的努力和奉献,朕都看在眼里,大唐的百姓也不会忘记。如今,朕为你们解决了一些困难,也为你们提供了更多的晋升机会。希望你们能继续坚守岗位,苦练本领,若有外敌来犯,定要让他们有来无回!”
将士们听了,群情激昂,齐声高呼:“愿为陛下效死!愿为大唐效死!”那声音响彻云霄,仿佛向塞外的敌人宣告着大唐边疆的坚不可摧。
李承乾看着眼前的场景,心中充满了信心。他深知,有这样一群忠诚勇敢的将士守卫边疆,大唐的边境定能安宁。在离开靖边州前,李承乾再次叮嘱各级军官:“一定要照顾好将士们的生活,提升军队的战斗力。朕期待下次再来时,看到一个更加固若金汤的靖边州。”
军官们纷纷表示:“陛下放心,我等定不辱使命!”
李承乾离开靖边州后,这里的军官们聚在一起,每每谈及皇帝的到来,皆是感慨万千。
王猛召集了一众校尉,围坐在营帐中。他神色动容,率先开口:“兄弟们,咱们在这靖边州守了这么多年,一首觉得被朝廷遗忘在这偏远之地。可陛下一来,什么问题都看到了,什么问题都给咱们解决,这是真心实意地在乎咱们啊。”
校尉张龙用力点头,激动地说:“是啊,王将军。以前咱这武器装备破旧不堪,每次打仗都觉得心里没底。现在陛下给咱们运来新的兵器甲胄,这战斗力一下子就提升上去了。还有那训练场地,以前训练施展不开,现在新场地马上就建好了,以后咱训练也更方便,更能练出精兵强将。”
校尉赵虎也跟着说道:“最让兄弟们振奋的,还得是这晋升制度。以前总觉得再怎么拼命,也很难有出头之日。现在好了,只要咱好好干,立下战功,就有晋升机会。陛下这是给咱们指明了一条光明大道啊。”
李虎接过话茬,一脸感激:“陛下还亲自来检阅咱们军队,跟咱们一起训练、吃饭,这是把咱们当成一家人呐。咱要是再不努力,可就对不起陛下这份厚爱。”
众人纷纷附和,营帐内满是对李承乾的感恩之情。他们深知,皇帝的关注和支持,让他们多年来在边疆的坚守有了更明确的意义和希望。
在这种感恩奋进的氛围下,靖边州的军官们决定以实际行动回报皇帝的厚爱。他们制定了一系列更为严格且高效的训练计划,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提升军队的整体实力。王猛亲自带头,每天天不亮就带领将士们出操,加强体能训练。不仅如此,他们还根据靖边州的地形特点和塞外敌人的作战风格,创新了多种战术阵法。
为了让新的武器装备发挥最大效能,军官们组织专门的培训,让将士们尽快熟悉掌握。同时,他们还加强了对士兵们的思想教育,让大家明白戍边的重要意义,激发他们的使命感和荣誉感。
在日常守备方面,军官们重新规划了巡逻路线,增加了巡逻频次,确保边境的每一寸土地都在掌控之中。他们还与周边的村落建立了紧密的联系,加强情报收集工作,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,都能第一时间知晓。
而李承乾为靖边州带来的新政策,也如同春风化雨,滋润着这片土地。除了军事方面的改善,在民生和经济发展上,也带来了诸多积极的改变。
李承乾考虑到靖边州地处边陲,物资运输不便,便下令鼓励当地发展屯田。在州府的组织下,士兵们利用训练之余,开垦荒地,种植粮食和蔬菜。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部分粮食供应问题,减轻了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