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有心思,却都知道轻重。
因而到了后面,就各自和相熟的小姐妹聚在一起,或赏花吟诗,或品茶听琴,就连赵姑娘都没再挑事。
而夫人们这边也是谈笑晏晏。
夫人们聚在一起,无非是谈论些胭脂水粉、头面首饰等。
偏有位钱夫人言语间总表现得比旁人更见多识广,众人还都一副见怪不怪的模样。
贾敏不由心下纳罕,便悄悄问李夫人:“这位钱姐姐知道的怎么比银楼掌柜的还清楚?”
李夫人暗道贾敏真是促狭,她也挺烦这个钱氏的,遂向贾敏解释,钱夫人是盐商钱荣的侄女儿。
举人出身的王昌会试屡试不中,就娶了钱氏做续弦,后来钱荣花了十数万两银钱为王昌疏通关系,让王昌从县令做到了如今的同知。
王昌极擅钻营,钱氏出手大方,因而扬州的官眷们虽然心里都看不起钱氏,大多数人却仍与她相处融洽。
只有另一位同知赵览的夫人徐氏最看不上钱氏,几乎从不与钱氏搭话。
贾敏倒是能猜到其中原因,赵览的嫡亲妹妹赵颜去年被皇帝御旨赐婚,为大皇子正妃,大约年底或明年年初,二人就会成亲了。
这也是赵家姑娘赵菲儿敢在周家挑事儿的底气。
而徐氏身为赵览的原配嫡妻、未来皇子妃的嫂子,却要和钱氏这个商户出身的继室平起平坐,她心里能舒服才怪。
不过她的丈夫赵览却比她更难受,赵览出身书香门第,未及弱冠便中了进士,他没有借助家世或裙带关系,勤勉努力了七年才走到今天。
王昌一个会试落榜的穷书生,全靠妻子的娘家给他砸钱,才能托关系当上同知。
这就己经够让赵览生气了,偏偏王昌一点儿也不为自己感到羞耻。
赵览最恨的便是王昌恬不知耻地每天与他称兄道弟,甚至偶尔还仗着年纪比他大,语重心长地“教导”他。
这夫妻二人丝毫不掩饰对王家的不喜,王昌和钱氏,以及他们的女儿王欣彤似乎都果然不觉,还总喜欢往赵家人身边凑,这也算是扬州人茶余饭后的一道谈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