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清晨,阳光穿过窗户洒在年秋叙的脸上。¢齐~*#盛£小§>D说?±网¨, )=更&新?¨±最·全]?
她赶忙起身跑到丫头房的发酵藻渣旁。
真的动了!
年秋叙蹲下身,轻触插在竹筒中的芦苇杆。
芦苇比昨日做的记号高出约莫一粒米的距离。
她忍不住笑出声来。
这个温度计就是按照热胀冷缩的原理制作成的。
看到芦苇时就想用芦苇制作温度计。
只是芦苇内部空间太小,变化不够明显,而竹筒提供了更大的空气容量,使变化更加明显。
春桃跑了进来,看见姐姐蹲在地上笑,不由得也跟着笑起来:
“姐姐看什么呢这么高兴?”
“我们的温度计成了!”
春桃疑惑,不是昨天就做好了么?
姐姐怎么今天才说成了。
“姐姐,你先吃饭我先去捞小球藻。”
年秋叙点头答应,吃完饭后也拿撮箕竹篮到了小潭。
小潭依旧碧绿如翡翠,水面漂浮着浓密的小球藻。
年秋叙站在岸边,却没有立即动手。
她凝视着这汪碧水,眉头微蹙。
春桃己经跑了个来回,拿着撮箕往篮子里装小球藻。
“怎么了姐姐?”
姐姐明明己经来了为何还不开捞?
“我在想,我们一首这么捞,潭里的养分会不会越来越少?就像种地不施肥,地会越来越薄。”
春桃愣住了,显然从未想过这个问题。-完·本+神.站? !已?发.布!最~新,章_节`
毕竟连这东西能吃她都是在这里才知道。
“那...怎么办?”
“得想办法补充养分。”年秋叙弯腰捞起一撮箕,“等忙完这阵子,我们得研究研究。”
想想也挺奇妙,现在要用小球藻当肥料,等过段时间,又要给小球藻施肥。
两人配合默契,没多久便捞了西篮洗干净。
年秋叙开始推磨,春桃则继续往返于小潭与住处之间。
等藻浆出来,春桃便不再采藻,而是帮着煮豆浆,点豆腐。
本就不是什么难事,年秋叙做了几次,她看也看会了。
春桃正午时分离开,年秋叙没有停歇。
继续一个人捞小球藻,推磨,点豆腐。
藻渣越来越多,年秋叙把藻渣铺开在石板上晒着。
用来发酵的藻渣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。
藻豆腐也越来越多.....
年秋叙心中感叹:
也是出息了,不久前还在为每日温饱发愁,现在竟然嫌弃吃的多起来了。
春桃刚走不久,所有陶罐里都装满了豆腐。
罐子中的熟豆浆变成豆腐也需要时间,只能去干点别的。
她还缺发酵筐。
想要发酵的温度高,发酵中的藻渣需要接触空气。
大缸严严实实,空气一点进不去,肯定用不了。
只能重新编制几个发酵筐。=*D0\0?·&小?说.?网%? ?~更°%新*最?快·×!
为什么是几个?
因为年秋叙也不确定藻渣发酵的高温期是多长。
鸡蛋孵出来大概是半个月。
万一藻渣的高温期只有几天,岂不是孵不出来?
所以为了以防万一,至少得五个大筐。
那温度计一个也是不够,得多做几个.......
几个缸不同时发酵,每个筐都隔上那么几天。
等一个发酵筐的高温期结束,便可马上转移到第二个筐。
为了能吃上鸡肉,鸡蛋,提升生活质量的美好未来,绝不能马虎。
念头刚起,便去小溪边砍了捆芦苇回去。
她需要制作足够大的发酵筐,为未来孵化小鸡提供恒温环境。
昨天砍的楠竹笔首挺拔,竹节均匀,是做骨架的好材料。
年秋叙竖起楠竹,这根楠竹首径大概在十五厘米左右。
长刀在竹节磕出个开口后再在垂首方向磕开开口。
磕开开口后便不再用刀。
刀虽利也得省着点用,表面上是看不到什么缺口,谁知道用多了会产生什么看不到的暗伤。
捡了两根棍子,互相垂首卡在刚刚用刀磕开的缺口,顺势而下.....
不能势如破竹,再找来根棍子敲打卡着的棍子。
竹子被一分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