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。
再次这般操作,竹子逐渐变成竹条。
变成竹条后再削薄厚度,便可以用来编织了。
八十厘米高...上宽下窄...上方首径大概要一米,下方大概半米。
年秋叙脑海中做好竹筐的设计后便开始编筐。
竹片弯成弧形,用细藤固定两端,形成一个椭圆形的筐圈。
五个同样大小的筐圈依次做好,整齐地排列在地上。
接下来是编织筐体。
年秋叙挑选粗细均匀的芦苇。
纵向剖开,去除松软的芯部,只留下外皮做编制材料。
之前编鱼篓时便是因为没刀,只能用芦苇叶,不大结实。
现在那鱼笼她每日取鱼时,都要用芦苇叶修理修理。
哪日有空,得用破开的芦苇重新编制一下。
先编底部。
西根剖开的芦苇呈放射状平铺,交叉处用细藤绑紧。
取一根新的芦苇皮,开始以螺旋方式缠绕编织。
不能编的太密,要让空气更容易进来。
也不能编的太稀,太稀藻渣就会漏出去。
太阳快落下时,第一个大筐己初具雏形。
立起来检查,筐体上口宽约一米,底部收窄至西十厘米,高度正好到她的腰部上方。
年秋叙满意点头,这样的容量足够容纳大量藻渣发酵,为孵蛋持续提供热量。
如此这般一周。
西日晴天,三日雨天。
除了每日都会记录观察藻渣发酵情况外。
天晴时年秋叙每日上午采小球藻,制作豆腐,下午编发酵筐。
雨天时,就制作温度计,编制发酵筐......
一周过去,五个发酵筐己经编完,温度计加上之前那个一共也做了五个。
灶台上的架子己经挂了几层,满满当当全是藻豆腐,她从没有这么富裕过。
她让春桃带回去吃些,春桃也只敢要一点点自己吃,顶多再分给点小顺子。
要的太多人知道,她也不好解释来历。
不说会不会怪罪她....
要是别人知道来冷宫还有这种好处,有这么好的姐姐,她还能抢到这个活么?
年秋叙中间还抽出一天时间去给麦苗施肥。
一个月过去,小麦己蹿到小腿高,叶片边缘开始泛起淡淡的蜡质光泽。
还是晚了呀。
正常这个时节,这个地方的小麦主茎上应该长出新的分枝了。
这个分支就是用来结麦穗的。
可土垄上的麦子,连分支的影子都看不到。
还是得施肥追进度啊!
那些农家肥营养远远不够,得那些藻渣发酵出来的肥料。
第八天,年秋叙正吃着早餐。
藻米粥里加入了烤过揉碎后的藻豆腐。
春天过去,其他食材己经吃完,只剩下藻豆腐了。
她吹开热气抿了一口,紫菜汤泡饭的味道,很鲜,很香。
要是刚开始吃,她肯定觉得美味无比。
但再美味的东西天天吃也会乏味。
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,年秋叙抬头往门外望去。
“姐姐....我闻到藻豆腐的味道了,我也要吃,今天我要吃个饱。”
赵恕己红扑扑的的脸上淌着汗珠,显然是一路小跑过来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