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人的三关
场景:苏州“通利商行”的夜晚,几人围坐闲谈。^天,禧\小~税^枉/ _勉.费?悦\黩¢新晋商人刘某困惑于经商路上的坎坷,向晋商常公、粤商潘婆、胡商哈立德请教“过关的方法”。
第一关:信关——经商就像种槐树,根正才能树荫广
刘某(皱着眉头):“现在有位客人订了十匹蜀锦,说‘三个月后取货’,付了一半定金。但蜀锦价格突然涨了三成,如果按原价交货,肯定亏本;如果毁约,又会失去客人的信任。这关该怎么过?”
晋商常公(展开平遥票号的旧契约):“您没听过‘诚信就像槐树的根,根断了树就会枯死’吗?从前我们家族的常万达在张家口开分号,遇到蒙古王公订了一千匹驼绒,没过多久驼绒价格上涨,伙计劝他‘加价’,万达说‘商业契约就像军令,落笔后就算山移也不能改’——最终按原价交了货,王公被他的诚信打动,把草原的贡布全交给常家承销,三年的利润翻了十倍。这难道不是‘亏一时却赢一世’吗?”
胡商哈立德(抚摸着波斯的商印):“我的祖父从巴格达贩运琉璃到长安,途中遭遇劫匪,货物损失了一半,却告诉客人‘会按原数补送’。客人说‘你可以少送点’,祖父回答‘商印就像星月,亏了就会变暗,守诺才能明亮’——后来这位客人介绍了十位商人来,琉璃铺成了长安第一。~e~z?k/s,w·.?n~e^t*西方有句谚语‘谎言像盐,撒一次,整锅都发苦’,您如果毁约,蜀锦价格或许会跌,但‘刘某不守信用’的名声传出去,就再也站不住脚了。”
潘婆(敲着竹节算珠):“老身卖茶五十年,见过太多‘信关崩塌’的人。潮州的陈某,订茶时说‘春茶必须鲜嫩’,收茶时却掺了老叶,客人愤怒地烧了他的店;而梅州的廖氏,遇到春旱茶叶减产,宁愿赔定金退单,坦言‘茶叶品质不够’,客人反而敬佩他的诚信,第二年的订单增加了三倍。经商就像酿醋,诚信是酒曲,欺诈是霉斑,酒曲正醋才香,长了霉斑醋就会腐坏。您该想想:‘亏三成’和‘失去一辈子的信誉’,哪个更重要?”
刘某(起身作揖):“常公说‘契约像军令’,哈立德先生说‘商印像星月’,潘婆说‘诚信是酒曲’,我明白了——这关不在‘亏本还是盈利’,而在‘守诺’。第一声‘过关’,应当用‘诚信’做钥匙!”
第二关:变关——经商就像行船,船舵灵活才能浪平
刘某(拿出褪色的账册):“我店里存着去年的冬布一千匹,今年春天流行‘竹布’,冬布价格跌了四成,如果囤着,肯定会烂在手里;如果低价抛售,又要亏大本。这关该怎么过?”
潘婆(展开一块粤绣残样):“老身从前开绣庄时,存着‘广绣’的旧花样,遇到苏绣流行,绣娘劝我‘烧了旧样’,老身却说‘经商就像织锦,旧线能编出新花纹’——把旧广绣改成‘扇面绣’,配上竹扇卖,竟然成了岭南闺阁的新宠,价格反而涨了三成。+l!u′o·q!i-u/y!d!.*c^o+m+这难道不是‘变废为宝’吗?”
常公(指着蒙古地图):“晋商有‘驼队灵活就能活’的谚语。光绪年间,归化城有个商人囤的砖茶滞销,看到蒙古人爱‘奶茶里加盐’,就把砖茶凿成‘小方块’,每块配一包‘盐’,牧民喊它‘便携茶’,三个月就卖光了。经商就像行船,遇到礁石就绕开,不是撞上去。从前日升昌票号,看到‘镖局运输慢’,就创立了‘汇票’,才有了‘汇通天下’——变通,不是放弃根本,而是找‘旧物新用’的路。”
哈立德(展开航海图):“我父亲在亚历山大港卖香料,遇到欧洲流行‘香水’,香料滞销,父亲却把檀香磨成粉、玫瑰制成膏,调成‘东方香露’,贵族们争相购买,价格超过香料十倍。父亲说‘经商就像猎鹰,兔子藏起来就去追山鸡’,变关的关键,在于‘看见别人看不见的机会’。您的冬布,或许能染成‘靛蓝色’做‘船夫巾’,或许能裁成‘短褂’卖给脚夫——路在变通里,不在死守里。”
刘某(拍着桌子):“潘婆说‘旧线编新花纹’,常公说‘凿茶配盐’,哈立德先生的父亲‘调香露’,我懂了——这关不在‘囤还是抛’,而在‘转变思路’。第二声‘过关’,应当用‘变通’做船舵!”
第三关:舍关——经商就像种甘蔗,舍得叶子才能茎秆肥
刘某(捧着账册长叹):“有位洋商想包销我店里所有货物,许诺‘价格高两成’,但要求‘独家经营’,断绝我和十位小商人的约定。答应他